“过去吃完晚饭,我一般都是窝在家里看电视,自从粮站市民小广场建好后,我每天傍晚都走出家门去健身。”昨天,家住 灵川县大圩镇生产上街的朱大妈这样向记者描述如今的生活。2014年,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,截至2014年年底,全市城镇化率预计为 45.6%,许多农民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。
2014年年初,市委四届四次全会通过的《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》提出,完善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,推进新型城镇化,打造一批产城融合、文化传承、环境优美、宜业宜居的桂北特色小城镇。
一年来,我市扎实开展了以临桂新区、老城疏解改造提升和各县新区建设以及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“书记工程”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新型城镇化已经显示出一定成效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房屋立面改造焕然一新,凸显本地特色。
前文提到的朱大妈所居住的大圩镇就是**的写照。市委、市政府在全市启动城镇化示范乡镇“书记工程”建设后,大圩镇成为全市**批13个示范乡 镇建设试点乡镇之一。该镇先后投入1亿多元资金,目前已完成道路硬化、管线下地、农贸市场提升改造、人民广场提升改造、过境公路两侧房屋外立面风貌改造, 已基本建成粮站市民小广场、光明队停车场、垃圾中转站、600吨污水处理站等。如今,一座布局合理、建筑新颖、功能齐全、环境优美的新型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在漓江之滨悄然崛起、展露新颜,正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“党和政府把我们大圩建设得这么好,我们居民真的很幸福。”大圩镇生产下街居民阳成林说,大圩镇“书记工程”建设赢得了包括他在内很多居民的赞 赏和支持,他一口气将100多株培育多年的桂花树和10多株白果树捐赠给了“书记工程”,而且还出资在市民广场安装了两盏路灯,捐款捐物总价值逾百万元。
如今,像大圩镇这样功能齐全的城镇化模式已在全市各县涌现。据相关部门统计,2014年,全市**批“书记工程”建设项目481个,完工项目423个,在建项目58个;总投资约50亿元,完成投资达35.6亿元。
临桂新区、老城疏解改造提升和各县新区建设都取得显著成效。临桂新区实施建设项目79项,完成投资52亿元。创业大厦等一批标 志性建筑投入使用,“五纵三横三环”路网结构基本成型,公交、管网、绿化、亮化等设施日臻完善,城市功能逐步完备。市直机关正式入驻,新区人气不断聚集, 活力日益彰显,基本实现“五年初见成效”目标。老城功能持续优化提升。
2015年,新常态下城镇化蕴藏着无穷的发展机遇,将更令人期待。记者从市相关部门获悉,今年我市将高标准、大力度推进第二批城镇化示范乡镇 “书记工程”建设,扎实抓好城镇建设“百镇示范工程”和“广西特色名镇名村”创建工作,辐射带动一批特色城镇和集镇发展,打造一批“区内**、全国知名” 的特色城镇。
与此同时,将加快各县老城改造进程,完善交通路网、公共基础设施,实施城乡风貌改造,打造生态文化景观,优化发展空间,凸显县城特色。